第215章 沈宜修赴闽(2 / 2)

沈珫也并不是无名之辈,出生松陵沈氏,沈珫的眼光是有的,比如在凤阳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学正位置上蹉跎了几年后,他如今就找到了一个升官的路子,攀附上了一新兴势力——东林党。

经由东林党帮助,沈珫也终于脱离了学道官行列,今年刚刚当上刑部主事。

大明的各部一般都是四个司,但刑部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分成了十三个司,分管大明十三省的卷宗。沈珫当上的就是福建司的主事。

刑部主事,原本只要到京城去工作就好,但万历朝情况特别——此时候补进士很多,想当官的人也很多,可是有了官员缺额万历就是不批。

原本各省的卷宗督察院寻道御史到全国巡视的时候就会顺便带回京城,可是寻道御史作为言官在前两年争国本事件中频繁上疏,到各地去了解情况时又经常上疏反映税监问题,万历一生气就把人罢官,罢了又不补,这几年税监问题又太严重,导致寻道御史的损失特别惨重。

原本督察院的寻道御史员额一百余人,到万历三十年已经只剩下二十几个,二十几人要巡全国十三个省,一年能有五个回到京城就算不错。

他们想象不到此时的情况还算好的,历史上到万历三十五年那才叫惨,历史记载当时全国寻道御史就剩五个人,五个人巡全国十三个省,最惨的巡道御史一巡就巡了六年。要知道明代一届京察也就六年,这位倒楣的仁兄等于上任就出差,直接出满了一个任期,说是京官,但基本没回过京城,六年任期都在马车和驿站中度过。

所以沈珫从南京国子监调去当刑部福建司主事,第一时间就决定先从南京到福建去把卷宗拿了再去京城——比巡道御史把卷宗带回去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