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推背图,大宋要亡国了(2 / 4)

谢方叔背的清清楚楚,明显是做了功课的。

“这个混帐梁成大。”赵与芮突然大骂:“朕收回失地,只是做了朕自己的本份,许此小事,也敢大张旗鼓的卖弄,朕何德何能,岂可与秦皇汉武相比。”

李皇闻言笑了,皇帝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不料赵与芮语气一转:“虽然朕抢了济州岛,又得到了大员岛,但这些地方都算是没开化的蛮荒之地,等朕赶走蒙鞑,抢下大大的国土,再去泰山不迟。”

李皇乐了,皇帝这是说气话呢,证明自己也是有开疆拓土之功。

“陛下圣明。”三人赶紧道。

去泰山之事赵与芮打算放一放,但改年号的事可以干。

元贞原本是元朝时的年号,现在还没人用过。

宝庆也用了好几年,加上宋朝皇帝经常一个人用了几个年号,赵与芮决定明年改年号,就叫元贞。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后面陆续有些奇怪的折子。

比如有些大臣提议,迁都中原,回开封。

金国南京已经被大宋夺回,并改名为开封,此时已经有人提议迁都回开封。

迁都这事很麻烦,朝中大部份重臣高层都是江南和沿海一带的,现在未必愿意回中原。

赵与芮能看出相关的奏折很少。

但临安显然不能一直当首都。

按赵与芮想法,要么迁都建宁(后世南京),要么迁都燕京(后世北京)。

开封目前距离蒙古太近,蒙古不灭掉,动不动就要守京师的,毫无意义。

等山西收回来后,蒙古退到草原上,可以考虑到中原。

而燕京现在也在蒙古手上,迁南京和在临安区别也不是很大。

这么想想,赵与芮打算再等等。

很快赵与芮又看到一封最上面的奏折。

奏折是侍御史赵汝述上奏的,举报有人沉迷方术,祸国殃民,意图颠峰大宋皇朝。

我草,这么严重的罪名?赵与芮也吓了一跳。

赵汝述举报的是江南路(江西)宁都县人赖文俊。

赖文俊字太素,江西宁都县肖田乡桴源(今美佳山)村人。

据说精地理,好相地之术,自号布衣,当地人称之为赖布衣。

赖文俊今年参与秋试,到隆兴府(南昌)等待秋试,就在上月,他和当地同窗聚酒畅饮,席间有同样参与秋试的读书人王羽称当今陛下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国力日上,大宋皇朝有中兴之势,四周众人也都在吹棒朝廷和赵与芮。

不料这赖文俊喝了点,不知是不是装疯卖傻,席间冷笑道:“那又如何?天命不可违,徒劳无功也。”

众人惊问他在说什么,也有人叫他慎言。

但这家伙喝多了,有点上头,大声道:“山崖海边,不帝亦仙,二九四八,於万斯年,这赵宋啊,也就如此了--”

众人大惊失色,纷纷捂住他的嘴巴,没多久,和赖文俊一起的王羽向当地制置司举报了赖文俊。

因为他们都要参加秋试,算是竞争对手,王羽举报赖文俊沉迷方术,祸国殃民,还诅咒赵宋不长久。

赵与芮看完奏折不由一笑:“我大宋岂能因言获罪,赖文俊随便说几句话就上纲上线,这王羽将来当官,岂能做个好官?”

赵与芮对王羽这种人比较反感,本打算不追究这事,但在场三人面面相觑,似乎都有话要说。

刑部尚书李皇想了想后,突然跪下:“请陛下重责赖文俊,不然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以方术乱世,影响朝政--”

“咦,为何如此说?”赵与芮没想到李皇也这么重视,居然和马屁精赵汝述一样。

黄朴大声道:“推背图算朝廷禁书,民间亦不得流传,赖文华此人身为学子,擅学方术,妖言祸众,当重罚以儆效尤。”

“他说的是推背图?”赵与芮震惊到。

推背图是唐代贞观年间李淳风和袁天罡根据李世民之意,推算大唐气运而著,推背图从唐太宗开始,预测了大唐之后的各种重大事件。

但因为怕泻露天机自己倒霉,推到后面时,袁天罡推了李淳风的后背,让他不要往后面推算,所以称推背图。

推背图能准确预演后面发生的事,这让历代帝皇十分担心。

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后,担心有人以推背图图谋不轨,于是召赵普商议。

时民间藏书屡禁不止,赵匡胤非常头痛,这时赵普想出了办法,让宋廷做两件事,一是专门收缴民间真本,二是打乱原文顺序,大力发行假的版本,这样民间的假版就越来越多,若干年后,即使有还收藏着真本,真本也会被认为是假本。

宋朝自太祖开始,将推背图定为禁书,专门收缴,同时偷偷发行假版本,打乱后的推背图被发的到处都是,历经两百多年后,民间几乎已经看不到真版本。

赵与芮前世对推背图也很佩服啊,听到这里不由问:“我朝现在的假版本有几像?”

“六十像。”李皇道。

“赖文俊说的是第几像?”

“二十四像。”

“有没有原文,立刻拿来给朕看看。”

赵与芮说完约半个时辰后,